美國高等學校,按各院校不同的開課與結業日期,有三種通行的校曆制度(Calendar Systems):一為學期制(semester),二為與學期制同樣普遍的學季制(quarter),三為兼具第一類與第二類特徵而獨具一格的三學期制(trimester)。
學期制(semester):
大多採用學期制的研究所都將一學年分為秋季(Fall semester - 九月至十二月)與春季(Spring semester - 一月至五月)兩個學期以及可以自由選修的暑期課程(Summer session)。按照美國移民局的規定,唸學期制研究所的外國學生須於一學年內至少註冊春秋兩個學期,才能保持學生身份。學期制與台灣的大學課程制度相似,每學期約有十五個星期的教學和一星期的大考,對於出國門留學的學生而言,初期可能比較好適應。但如果掉以輕心,不持續用功,則積壓到學期末的考試、作業和報告,往往會令人吃不消,所以平時仍須兢兢業業才能獲得好成績。
學季制(quarter):
這種課程是將一年分為春(三月~六月)、夏(六月~八月)、秋(九月~十二月)、冬(一月~三月)四季,每一季一學期,每學期長約僅兩個半月(十至十二週,夏季約八至十週),課程十分緊湊。按照規定,就讀採此類制度院校的外國學生,每學年至少註冊三個學季方能維持學生身分,且若不在夏季以外的任一學季註冊,均須向學校當局報備。
如為及早完成學業,唸學季制的學校正合需要:可在三、四個學季內就取得碩士學位。學季制另一個優點是它提供同學試修的機會。往往學期制一學期內授完的課程,在學季制的學校拆分成兩個學季來教授,試修的學生可在完成第一學季的課程後,衡量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決定是否在下學季繼續進修。如果在學期制大學唸書,萬一在課程中途發現教學內容太深,自己程度不夠,想挽救可能不如學季制課程那麼容易,但是由於學季制課程每季上課時間短,考試頻頻(唸一個月就進入期中考,再唸一個月,就進入期末考),學生一入學立即得進入狀況,而且也須能適應持續性的緊張。
三學期制(trimester):
基本上這制度是將一年分成三等分,取其中兩等分組成兩學期(semesters),即秋季班(九月初至十二月中旬)與冬季班(一月至四月中旬),再將另一等分分為兩個小學期(terms),即春季班(四月至六月)與夏季班(六月至八月),故名三學期制,但實際上它也具有學季制的特點:一年共有四次註冊機會。大致說起來,採用這類課程的院校都要求外國學生每年至少要在秋季與冬季兩學期註冊,而在春夏則屬自由選修。這種制度可說是學期制與學季制的折衷,學生可從容入學,也有機會提早畢業,可惜採取這種制度的院校較少,因而有在三學期制院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不多。
上述三種制度都提供多種不同的暑期學習課程,主要是為常在夏季修讀課程的中小學老師或其它已就業人士,以及希望加速修完學位或必須補考的正規學生。暑期學習課程以歷時六星期和八星期的最多,但是也有歷時一、兩個星期的加強學習課程,或是一連串三、四星期長的學期。有些學校的暑期學習課程更可能長達十至十二星期,在實行學季制的學校尤其如此,可能在夏天開設一個完備的第四季課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