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

四、國際合作

  專科學院亦與國外大學校進行雙邊或多邊之合作交流關係,目前計共與92個國家之姊妹校建立約3450個合作關係。由於推動國際交流合作成果良好,1987年起亦被德國學術交流協會(DAAD)接納成為該會之成員。依據德國大學校長會議(HRK)及各邦教育廳長常設會議(KMK)決議自1998年起對外之校名稱為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以方便外國給予該校適當之定位。DAAD亦特別提供獎學金補助專科學院學生赴國外從事畢業論文研究及實習,另Carl Duisburg Gesellschaft 及 Fullbright-Kommission 亦提供專科學院獎學金,加強該校與國外大學校院進行合作交流。

  此外,亦有許多專科學院開設跨校際之課程,課程中包括德國境內專科學院課程及國外姊妹校課程兩部分,或包括與國外合開之課程。1994年德國拜爾藥廠與埃森市私立經濟及管理專科學院合作開發出一結合學徒訓練,拜爾藥廠在職工作及赴英國南部Surry大學進修之課程模式,全部修讀時間為4.5年,茲簡述如下:

  該課程招收二十名獲德國大學入學資格之學生於一九九五年九月始接受為期4.5年養成教育,並於結業後頒授“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學位。在為期4.5年之修讀期間,學生一方面在拜爾孳廠工作,另一方面利用晚上及星期六上課。

  前兩年,學生在專科學校接受每週十六小時之企管基本課程,同時亦拜爾孳廠接受「工業行銷人員」之學徒訓練(包含半日制職業義務學校之課程)。兩年中,學生每月獲1800馬克之報酬,(學生須自付490馬克之學費)。結業通過考試後學生可獲工業行銷人員證照及專科學校之中間考試及格文憑Vordiplom。第五個學期開始修讀主要課程,每週上課時數亦為十六小時,課程重點則為Marketting, Controlling、財政經濟學及外國語文。

  同時學生們亦在此時正式受雇於拜爾藥廠,在藥廠之經營管理部門工作,並每月支薪3300馬克,以利吸取職業工作之實務經驗。

  第七個學期將以職業工作之實務為題撰寫專科學院之畢業論文,並通過畢業考試。畢業獲頒專科學院企管學位Diplom-Betriebswirt(FH)後,赴英國南部Guildford之Surrey大學修讀一年碩士課程,課程內容為國際市場學,全球經濟政策,世界財政經濟及語文等。

五、結論

(1)專科學院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

        專科學院是德國獨特的高等教育機構,它與大學、藝術(音樂)學院、教育學院同為德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並有其特定的功能與任務。在德國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笆與地位相當重要,茲就其任務功能、學制課程、受教對象等三方面說明其在德國高等教育的角色與地位。

a.從功能與任務來看

        目前德國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共三二四所,而專科學院為一五二所,約佔全部高等教育機構的47%。其中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專科學院主要以訓練工商企業及社會教育界之實用專業人才為主,其畢業生亦廣為企業界歡迎與肯定。目前全德國2/3的工程師及1/2之管理專業人才出自專科學院,統一前西德高等教育機構中亦以專科學院為企業界培育最多專業人才;70%的工程師,50%的資訊及管理專業人才為專科學院之畢業生。尤以專科學院80年代初期以來到力於知識及技術移轉方面之工作成果更使專科學院對設校地區之經濟(企業)界塑造了自身之重要性。

b. 從課程來看

        專科學院教學與課程之特點為:
* 在教與學上學術及實務之緊密結合
* 較短之修讀時間
* 應用取向之研究及開發

  專科學院施教者(教授)之資格須具備至少五年之職業實務經驗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赴實務機構實習之規定均對學術訓練及實務應用結合之教育目標提供有效之保證。此外,教授法之重視,小班授課,個案研究取向之理論應用的重視等均與一般大學之課程重點不同。專科學院除缺少基礎研究,無法攻讀博士外,其實用性、學習時間短,正是其優點。在專科學院內,學生能於四-五年間完成學業,並於日後工作中倍受肯定;而過長的大學修業期限,對個人及國家都是一種浪費。因此,在倡導大學教育改革之際,擴充專科學院,減少大學就學人數之呼聲日益增高。

c. 從受教對象來看:

        七十年代初專科學院普遍設立,打破高等教育為文科中學(Gymnasium)畢業生所壟斷,並使職業教育體系畢業之青年不必經由文科中學而獲得接受高等教育之機會。專科學院之入學條件以經由專業高等學校畢業(或其他職業高級學校)取得專科學院入學資格為主。其後因應社會變遷與經濟發展,逐漸接受更多之文科中學畢業而取得一般大學入學資格之畢業生入學。惟專科學院之基本理念並未改變,堅持「培育實用專業人才」之政策,使德國部份高等教育機構走向「實用性」之路途,並為職業教育體系之受教者提供進入高等教育機構繼續進修深造的管道。同時,亦在提升人力素質及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此為專科學院所獨具,其他大學無法替代,故專科學院有其獨特受教對象,有別於其他大學。

(2)未來發展

         專科學院自創立以來,即呈穩定的發展,校數及學生數均持續增加。鑒於歐洲聯盟國家中,德國大學校院畢業生進入就業體系之平均年齡最高(且過高),復以近年大學就學人數激增,且高等教育經費緊縮,專科學院之養成教育及其擴充之問題在高等教育改革聲中倍受重視。聯邦及各邦均規劃提高專科學院新生人數比例,(擬提高至佔全部大學校院新生人數之40%),欲達此目標,則需擴大專科學院科系之開設。惟以目前之經費限制及部分科系僅限於在大學開設之現況,短期內恐難獲實現,新修訂之大學綱要法固提供了專科學院開設BA及MA課程之法源基礎,倘專科學院未能開設適合其特性之科系,恐難與大學競爭。此外,建了一個專責審核開設BA及MA新課課程之機構並評估其BA及MA課程畢業生被就業市場接受及其畢業生轉赴大學繼續攻讀深造事宜,實屬刻不容緩。 
        專科學院係屬德國高等教育之一環,專科學院能否有效擴充並在高等教育中扮演更重要之角色,端賴整體高等教育之徹底改革。

資料來源: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

by edu-fair.com on 2001.10.31


回專題報導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