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近來和身邊親友的談話中一定少不了「投資」。投資的型式很多,可以是股票或基金,也可以是古董或藝術品,更可以是進修學習、充實自我,校友黃珮怡(Jill)就懂得這麼投資自己。Jill並不是在大學一畢業後就出國,而是在有計劃工作一年之後。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方便日後的研究所課程申請,另一方面則是藉此更確定自己出國的意願及領域選擇的方向。當然,為自己多攢些經費也是目的之一。
問她是怎麼決定去澳洲的,她笑說其實自己當時也不確定是不是要去澳洲,只知道不想去美國,因為已經有太多人選擇了。在那個出國資訊還不完整透明,且網際網路還未普遍被使用的年代,Jill能依賴的就是報紙上的廣告以及代辦業者了。也因為訊息的不完整,讓她在進入研究所之前繞了一大圈,最後才選擇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商學管理碩士(MBA)課程。
在申請MBA時,Jill的工作經驗果然發揮了作用;在課堂當中,她更發現其必要性,特別是管理相關的課程。單就課本的內容,對於原本大學就學管理的Jill而言難度不高,但當要將理論應用在實際狀況時,如果沒有工作經驗,是很難在團體討論當中和其他人有什麼互動或經驗分享。因此除了MBA的課程之外,也有愈來愈多的澳洲研究所課程要求學生俱備工作經驗。
不過Jill也表示,在她的觀察當中,過往因為出國人數少,所以工作一段時間後出國再回來時所面臨的落差小。隨著應屆出國留學的人數增加,對於已經在職場待了幾年的人可能會發現出國再回來後的優勢已降低,導致這一類的學生變少。面對這樣的改變,澳洲在這幾年增加了不同的簽證類別,允許持有者在澳洲短期進修甚至打工,提供了有時間考量或是經費有限的學生不同選擇。
Jill回國後換了幾份工作,在過去的幾年中所從事的都是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工作;目前則是任職於一家外商科技公司,擔任在台唯二的人力資源專員之一,管理範圍是從北到南,從員工訓練、考績評量到組織發展都得經她之手,工作內容的廣度讓她至今雖已到職兩年多,卻還有許多可學習的地方。
同樣是管理,問Jill在校所學能在職場上發揮多少?「很有限」她說,畢竟學校能教給學生的是基礎,進入職場後所要面對的人事物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靠得多是經驗法則,而非課本的理論。但當細看這些經驗法則時,卻又可以找到課本上學到的管理原則。無論所學實用與否,不可否認出國的經歷讓她語言能力精進,拓展國際視野及生活經驗更是除了學歷本身之外最大的收獲。
資料來源:澳洲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