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積極向台灣招手
留英學子與日遽增 相較於台灣留學生早年多選擇到美國進修的情況,近年來愈來愈多台灣學生赴英留學。單以一九九九年到二○○○年為例,在英國正式註冊一年期以上的全職台灣留學生便有七千人左右。至於其他來英參加短期進修、訓練和遊學的人數也在七千人上下。目前英國已經成為我國 留學生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我國在英國留學生人數的增長因素很多,這當中包括,台灣本身經濟實力成長,國人對外選擇的機會也相對增加,早年那種家中一個孩子放洋留學,可能要花費父母終身積蓄,或者賣地、賣房產的困境已經消逝。英國與美國同為英語系國家,語言上不必再重新學習是台灣 留學生選擇來英的另一主因。英國政府及其相關單位,過去十年來,看準了經濟起飛後的台灣教育市場,有計畫推廣英國高等教育到台灣也是重要原因。 英國駐台機構每年舉辦教育展,成功的將英國學府推展到台灣留學市場。英國在台推展教育市場的例子,有段時間不但令其他英語系國家,如加拿大、澳洲起而效之,歐洲大陸國家,如法國在台北也加強了教育推廣活動。就連美國在台協會有段期間都出現過應該強化美國在台教育推展的聲音。總之,英國在台推廣教育的實例,令許多國家感到新鮮和意外。實際上,台灣市場成功的例子,同時鼓勵英國政府和相關單位招展其他亞洲教育市場,目前中國大陸和印度是英國教育的兩個「新興市場」。 對於英國相關和主管單位如此積極在海外推動教育市場,英國各界看法不同。有人擔心,這種做法會拉低英國高等教育水準,有人則認為,海外學生支付高出一般英國和歐盟國家留學生至少三倍以上的學費,是預算短缺的英國高等學府的重要收入,有助於英國學院本身其他研究。 不過,在眾說紛紜中,對於台灣來的留學生而言,最中肯和公平的說法應是,無論在什麼國家或地方,各個行業範疇都有參差不整的情況,英國的學府自然也不例外。好學校裡有「混」的特兇的學生,壞學校裡有格外用功的學生。基本上,知識是很私人的學習過程,無人可以取代。 英國高等教育基本上採取精英主義路線,傳統上,牛津、劍橋和倫敦大學是英國高等教育較為外人知道的學府。但是,其他還有許多學府或以科系見長、或以思考教學見長等,很多英國人因此捨棄前三個大學,寧可選擇到蘇格蘭或其他地區就讀。不過,對於台灣學生而言,基於文化和生活的考量,到國際或海外學生較多的學校就讀,還是比較順暢。而倫敦附近的若干學院,過去數年來,評鑑成績一直在竄升中,則值得了解。 英國教育部對全英各學院設有認可名冊,我國教育部也有所謂的外國學校認可名冊,台灣 留學生來英前應該要先確認申請的學校是「正規」學府。此外,英國研究所學制中有一種「研究所文憑」,在英國這是一個以實習為主的研究所課程,但在台灣,我國教育部不承認這個文憑為碩士,台灣學生特特別注意。 很多的台灣學生到了英國後,才發現自己的英文基礎無論唸書或應付生活都相當辛苦。這是非英語教育國家學生在此最大的問題,也是許多學校教職人員的惡夢。不過,英國各大學多設有語言中心,專門提供海外留學生加強英文,如果必要,可以申請另上語言課。 對於愈來愈多的台灣小留學生,英國的大學先修班課程是必經之途。年紀再小一點的,就由一般學習的正途,通過初中和高中階段會考進入大學。 相較於早年,甚至一九八○年中期以後,目前英國的留學環境對台灣學生而言已經便利太多了。只是在遽增的台灣留學生人數和英國教育市場的供需互動下,良莠不齊的情況似乎比從前嚴重許多。
|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2000/09/10 |